无标题文档
联系我们
团队旅游 联系电话:15548883313
QQ:897916335      阿尔山旅游网
24小时值班经理电话
    155  4888  3313

阿尔山地区蒙古族长调

时间:2012-05-11 14:58来源:www.aersly.com 作者:阿尔山旅游网上支付价格:点击:
作者:阿尔山旅游

        阿尔山地区是一个蒙汉为主,融合多民族聚居的地区,它的艺术表现形式,间杂南北、蒙汉各异的艺术形式,这里的艺术氛围活跃,且有百家争鸣的趋势,今天给大家介绍蒙古族特有的民歌艺术表现形式——蒙古族长调。

        在蒙古语中,长调称“乌日汀哆”。乌日汀为“长、久、永恒”之意,哆为“歌”之意。所谓的长调是相对短调而言的。长调除指曲调悠长外,还有就是历史久远之意。据说,长调的早期形态在2000多年前的匈奴时代就已存在了,而且源于仪式上的歌曲。这些古老的歌唱形式至今还在祭敖包的时候使用。
        蒙古长调,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,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、人文习俗、道德、哲学和艺术的感悟。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,是民族识别的标志,广泛流传于内蒙古阿拉善、锡林郭勒、呼伦贝尔大草原。你可以不懂蒙语,却无法不为蒙古长调动容,因为那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倾诉,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声音,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。它字少腔长、高元悠远、舒缓自由,宜于叙事,又长于抒情。歌词一般为上、下各两句,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、骏马、骆驼、牛羊、蓝天、白云、江河、湖泊等。
     作为草原上的民歌,蒙古族长调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,堪称蒙古族音乐的“活化石”,至于它的起源,可谓众说纷运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那就是,蒙古长调是在蒙古族祖先从丛林、山林中打猎生存迁移在茫茫草原放牧生活后,将打猎为生存方式转变为放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。早在游牧封建制时期,蒙古人采取“古列延”的方式,以氏族为单位集体游牧时,集体踏歌等音乐形式便得以产生,“准长调民歌”由此而萌芽。其后,随着畜牧业经济逐步走向繁荣,蒙古人转而采取"阿寅勒"游牧方式,以氏族为单位游牧劳动,这一改变无疑成了民歌走向长调化的根本原因所在。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,经忽必烈汗之后,蒙古长调逐渐向浪漫主义靠拢并成为主流。特别是在“北元”时期,蒙古音乐的勃兴,主要体现在草原长调民歌的发展和成熟方面,此时期由宫廷歌曲影响到民间,辽阔自由的音乐风格得以确立,达到了新的高峰。这种长调民歌一经形成,很快对蒙古民歌的其它歌种产生了重大影响。从此,蒙古音乐进入了一个长调风格化的历史时期。因此,可以说,蒙古长调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,是与草原及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,它不仅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,同时,也是蒙古民族生产、生活及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。

  长调民歌因地域之不同,而呈现不同的色彩。阿尔山科尔沁草原的长调民歌长于叙事,用歌声娓娓道来的往往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;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歌,华美而高亢辽远,恰似鹰翅划破长空;阿拉善戈壁草原的长调民歌却节奏舒缓,宛若悠悠朔风;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擅长抒情,似如行云流水;,而鄂尔多斯高原的长调民歌则蕴含着苍凉,别有一番西部高原的独特韵味。



来源:www.aersly.com

咨询热线:0482—3993911、3993912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