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阿尔山旅游
19世纪30年代,王爷庙(今乌兰浩特)至阿尔山一线因日军入侵,到处充满了腥风血雨。尤其是阿尔山地区,至今地上地下仍保留着日军修筑的工事。这充分证明着这一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。
大和旅社旧址位于阿尔山疗养院内,距阿尔山火车站200米。这是一座石头砌筑的三层建筑,楼房下面有地下室。1934年,日本人在今阿尔山疗养院的34号泉眼打了一眼33.5米的深井,用铁管将泉水引入旅社的5个池内。
日本是尚浴的民族,大和民族将洗浴视为生活大事。随着日军军官家属成批来到阿尔山,洗浴休闲的高级场所开始兴建。大和旅社在当时是阿尔山最高最大的建筑。
1938年,日本学者门田在大和旅社疗养近3个月。与日军军官不同的是,门田洗浴后便提着装有泉水的瓶瓶罐罐回到房间。他此行的目的是研究分析神奇的矿泉,在理论上为大和民族霸占并利用阿尔山矿泉提供科学依据。门田回国后转告关东军总部,说温泉水中含有氡(Rn)。氡是由镭蜕变生成的惰性气体族的一个重放射性气体元素,同铀一起为阿尔山矿泉水的主要放射性元素。尤其在冷泉中氡的含量较高。它可通过皮肤粘膜、呼吸及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,改善人的心脏功能。此外,它还具有消炎、脱敏、镇静、降低血糖等作用。门田的结论成了日军上层军官最好的导游指南,原本就兴盛的大和旅社更是门庭若市,热闹非凡。但大和旅社是上层人物出入的场所,一般日本士兵和普通游客是很难入住其间的。
1945年8月,日军撤退。大和旅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,改建为疗养所。后为阿尔山疗养院,面向社会开放。改革开放后,许多日本友人慕名来到阿尔山,入住已改名换姓的大和旅社,体会一下战争与和平不同时期的洗浴感受。
始建于1937年的阿尔山火车站,占地约900平方米,主体建筑为两层六顶。建筑除使用砖、木材等常用建筑材料外,还使用了花岗岩、钢筋混凝土等,使火车站修筑得十分坚固,并与炮楼连为一体。火车站北有一大型火车头自动转盘,利用人力驱动,在短时间内即可顺利掉转车头。
从火车站及其附属设施的配置便可知是建于战争时期。1937年,战火四起,烽烟弥漫,寂静的山林里响起了日军的枪炮声。阿尔山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而得到日本人的 “青睐”。征丁伐木,星夜赶筑,铁路及其配套设施在短期内完成,使兵力、弹药、补给运输有了保障。军车运来了10个步兵中队、4个炮兵中队和1个工兵队,士兵在阿尔山紧张地构筑野战阵地。当时的阿尔山火车站异常繁忙,可谓是满负荷运作。时隔8年后,日军在苏联红军强大攻势面前无心恋战,全线溃退。阿尔山火车站成了日军逃亡的中转站。1945年8月12日清晨,阿尔山火车站内外鬼哭狼嚎,一片混乱。一列由两辆机车牵引的混合列车停在站台边,700多名日军及700多名学生、劳工挤在两节车厢内,其余六节车厢装满了武器弹药。人尚未上完,列车便启动了。顺山而下的列车并未能挽救逃跑的日军,苏军在空袭阿尔山后立即开始全线追击。惊魂未定的日军逃离阿尔山不久,便在大石寨遭到苏军炮火的轰击。六节车厢的军火轰然爆炸,列车立刻被炸翻。倾斜的机车借着惯性滑出四五里路,连车带人一起进入苏军伏击圈。从8月9日至14日,日军、伪军、日伪家属、留守人员等一批又一批地来到阿尔山火车站,坐上混合列车,带上武器弹药,匆匆忙忙踏上艰难的逃亡之路—一条不归路。
阿尔山地区日军飞机包较为集中,其中以好仁和五岔沟最具代表性。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好仁苏木一片比较开阔的山间丘陵上,略呈半椭圆状的日军飞机包随山就势,一字排开。它们独特的造型、坚固的构造,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飞机包,仿佛也在无言地诉说着那场惨烈的战斗。1945年8月9日,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。12日,好仁便纳入苏军的控制范围。空中优势是“二战”后期取胜的关键。苏联空军组成集成编队,对盘山公路、机场、跑道、弹药库等交通线路和军事设施进行重点轰炸。飞机包当然是首当其冲。由于苏联空军及时而准确的轰炸,使日军飞机多数被封锁在飞机包内;少数进入跑道的立刻成为众矢之的,未等滑翔起飞便已支离破碎。机毁了,日军又借助掩体、飞机包撤退到好仁大三家子以北。400余名日军加紧构筑临时工事,配上20余门山炮,居高临下,以日本武士道精神作最后顽抗。
好仁是苏军第39集团军打通白城至阿尔山一线必争之地,事关全局,因此争夺得异常激烈。三家子之战持续4个小时。从西北侧突入阵地的苏军将日军赶下高地,阵地战变成了追击战。好仁境内的金山屯、代合营子、联合屯都留下了激战的痕迹。至14日,这股日军最终被全歼。
好仁日军飞机包建于1944年,与五岔沟日军飞机包规格结构无异,配置合理,阵容强大。抗日战争结束前夕,已丧失空中优势的日军仍不甘心,继续执著地强化空军,以图一搏。令日军未曾想到的是,他们的小型战机连热身的机会都完全失掉了,只留下了抗轰炸能力极强的飞机包摆在那里,成为日本法西斯侵华的铁证。
由乌兰浩特上行,过索伦不久便进入莽莽林海。在五叉沟林业局东南2.5公里处,有一片山间开阔地,依山临河,地处要冲。这里也保存着当年侵华日军修筑的大量工事。九个状如半个馒头、呈东西向排列的建筑,便是五岔沟日军飞机包。飞机包每个长24米,宽12米,高5米。旁边的两个飞机场与弹药库、掩体、暗堡等,构成了立体军事工事。日本关东军三方面军107师5万余人驻扎于此,师团司令部设置在五岔沟。历史上著名的诺门罕战争初期,由于日军战斗机性能良好,飞行员训练有素,因此在多次的小型空战中,苏联空军均告失利。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,苏军逐渐转弱为强,侦察机、歼击机、轰炸机集群作战,逐渐掌握了制空权。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,日军绝不能放弃五岔沟,因此,日军在这里构筑了三处永久性阵地,配备了步兵、炮兵、工兵。阵地纵深达1公里,铁丝网高1.2米;反坦克壕深3米,宽5米,混凝土厚1.5米。另外还建有指挥所、观测所、蓄水槽、地下粮秣库等。
194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年。五岔沟的日军107师团在遭到苏军空袭后溃退,白城至阿尔山铁路成了该部南退的线路。这伙日军主力在明水遭到苏军拦击,丢下400具尸体后继续窜逃。逃出的1500名日军后来在音德尔被苏军缴械。
兴安隧道及隧道两侧的炮楼,是日军的重要工事。隧道长3218.5米,为钢筋混凝土构制。隧道1934年修建,1935年1月开始使用。为保证铁路安全畅通,日军在隧道两侧修筑了炮楼,派重兵把守。苏联空军空袭阿尔山后,主力部队分三路向前推进。苏军快接近阿尔山时,驻五岔沟日军派兵增援。日军占领的隧道、炮楼立刻成了双方必争之地。苏军派出7架直升机,空降200余人围攻炮楼。激战40分钟后,50余名日军大都被歼,炮楼易手。此时,近800名日军乘坐的8节列车的轰鸣声已近在耳旁。日军意欲强行通过隧道直扑阿尔山,接应被围困在那里的同伙。苏军迅速做出部署,准备在火车进入隧道减速时将其制服。几分钟后,双机车牵引的日军专列爬进隧道,速度明显放慢。这时,苏军几名战士飞身爬上车头,几声枪响之后抢占了车头。列车“咣当”几下,一个紧急刹车后缓缓退出隧道。接着又急剧加速,顺原路返回。车内的日军于莫名其妙、不知不觉中全部被俘。
来源:www.aersly.com
咨询电话:0482—3993911、3993912